自我认知(二):基本情绪和情绪管理

基本概念

下图描述了前言中系统1和系统2的作用机制以及情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整个机体得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即身体)、认知(即精神层面)和行为(即我们的行动)三个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使得我们对于不同的事物会触发不同的情绪,我们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变化,最后促使我们做出某种行为。

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1. 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记忆力,以及我们对外部事件的态度;
  2. 在我们与他人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的这两个重要性被概括为一个概念:情商[3],书中[4]作者也称其为情绪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 能够承认自己的情绪,可以识别它们,并将它们区分
  • 能够通过表达这些情绪达到改善交流的目的,而非破坏与他人之间的交流;
  • 同理心[7]: 能够辨识他人的情绪,作出与其相应的恰当反应;

基本情绪

为了能够区分并识别我们的情绪,需要了解基本的情绪有哪些。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七种基本情绪:愤怒、羡慕、喜悦、悲伤、羞耻、嫉妒和恐惧,对于每一种基本情绪,作者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 展现情绪的各种形式;
  • 分析它的效应,尤其是它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 分析它如何加强和削弱我们的判断力;
  • 如何更好的认识它、使用它,与它和谐相处,优化我们的生活。

愤怒

起因

愤怒是一系列瞬间发生的心理评估的结果,这些心理评估会让我们判断某件事是否同时符合如下几点:

  • 它的发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 它的发生是被出自我们之外的其他人的意愿故意制造的;
  • 它的发生于我们的价值观相悖;
  • 预期会发生的某件事可以被我们的愤怒威慑住从而避免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瞬间发生的心理评估是由我们的系统1执行的,关于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系统1和系统2)在《思考,快与慢》中有详细的说明。

形式

当处于愤怒情绪时,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共同变化:

  1. 肌肉紧张,常常导致人握紧双拳;
  2. 人体的周身血管张开,导致热感上升,脸色涨红,浑身发热;
  3. 呼吸频率上升,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而具体的愤怒表现的形式则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有关,比如有的人愤怒时会砸东西,有的人则会大喊;在公共场所愤怒时的表现形式和在自己家里愤怒时的表现形式又不同。

作用

  • 使得身体处于一种预备冲突状态,为后续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
  • 威慑对方,尽量避免冲突发生;

影响

  • 容易引发疾病;
  • 摧毁我们的理性思维(即系统2,参见[5]),失去自控能力

相处

处理愤怒的两种错误方法是:

  1. 过度愤怒
    任由愤怒不受控制的宣泄出来,往往会引起无法挽回的后果;
  2. 愤怒缺失
    向自己或向他人隐藏愤怒,既对冠状动脉有害,又会使人把你当作一个可以随意欺凌的对象。

针对如何更好的处理过度愤怒和愤怒缺失的问题,作者分别提了如下建议:

羞耻

起因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无法达到所身处的集体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则时,便会触发羞耻情绪:

  1. 一致性;
  2. 互助行为;
  3. 性;
  4. 身份-竞争

作者列举了在这四个方面触发羞耻的情境,如下表:

由这四个方面而触发羞耻情绪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自动的遵循了两个“逻辑”:

  1. “我所属群体的准则就是我的准则”;
  2. “作为羞耻起因的行为决定了我在所属群体中的自我身份”;

形式

  • 面部血管扩张导致脸红;
  • 低下双眼并弯下脖子;
  • 用手遮住眼睛,捂住脸庞;

作用

总的来说,羞耻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会帮助我们预先避免触犯社会准则,并减轻我们可能冒犯到的人对我们的敌意。

  • 羞耻使得他人更加宽容,表达羞耻会受到较轻的处罚;
  • 羞耻让我们更有同情心;
  • 羞耻能够调节我们的社交行为,维护我们在群体中的自我身份;

下面的表格更加具体的分析了羞耻情绪在四个准则方面所处的作用:

影响

  • 过多的表现羞耻可能会让人对你的评价和你对自己的评价变得一样负面,导致自卑;
  • 在孩童成长期间过多的激发其羞耻情绪容易导致其自尊过低;

相处

  1. 表达羞耻;
    通过组织语句来理清自己的羞耻,与这种情绪保持距离,选择一位你足够熟悉且友善的朋友面前描述自己的羞耻(这将使你明白,你的行为并不可笑,也不会被人鄙视)
  2. 将羞耻转变为尴尬;
    回想一下让你感到羞耻的情景,思考在那种情况下,是否可以用更近似于尴尬的态度来做出反应,因为尴尬不会引起自我贬低或自卑的想法。
  3. 反思内在信念;
    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群体的准则是否如您所想的那样严苛? 我是否真的没有达到这些准则? 归属于这一群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4. 回到“案发现场”,尝试重新面对这种情绪;
  5. 减少与习惯性羞辱他人者的来往;

嫉妒

起因

彼此关系受到威胁,对自己维持关系的能力缺失信心,而对方在关键方面比自己强

形式

嫉妒发生于人们感觉到彼此关系受到威胁后的最初几秒内,此时包含的情绪是恐惧和愤怒,紧接着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我们会重新评估情境中的各个元素以及危机的真实情况,然后会决定以什么行为来面对。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至少混合了三种情绪:恐惧、愤怒、悲伤,有时候还包括羞耻,如下表所示:

作用

嫉妒维护了我们在两性关系中对彼此的独一性,从而保证后代的成功繁衍;

影响

容易导致自己神经过敏或自私自利,破坏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相处

  1. 承认并(向自己的爱人)表达自己的嫉妒;
  2. 审视自己的猜忌;
    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曾受过伴侣类似的伤害?我是否觉得自己不够重要、欠缺吸引力,无法长期栓住对方的心?我是否对异性的忠诚度普遍存在偏见?这种偏见从何而来?
  3. 留给对方空间: 不要对对方进行密切监视、限制它与别人的接触、或贬低对方;

恐惧

起因

对于危险情境的认知和反应

形式

  •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双手颤抖;
  • 双眼和嘴巴大大的张开,眉毛高高挑起;

作用

  • 社会功能:在不确定对方是否尊重自己的时候先引起对方的恐惧;
  • 保护功能:帮助我们逃跑或减少伤害做好准备;
  • 文化功能:引发恐惧以调教他人,比如监狱、宗教等惩罚手段;

影响

  • 过度恐惧造成恐怖症,比如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怖症;
  • 恐惧的无尽重现造成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症,比如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故事核心就聚焦于此;

相处

  • 承认并面对你的恐惧
    这是改善任何一种负面情绪的第一步,无法面对它只会让它更强大,电影 小丑回魂 所传达的核心主题便是如此;
  • 学习掌控恐惧
    三个方面:掌握足够的信息,减少未知; 学习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恐惧
  • 与恐惧对峙
    需要遵循四项基本规则:
  1. 与恐怖的对峙必须由你自己掌控,即只有当你处于自身的意愿确实想要或必须要克服恐惧时,它才会有效;
  2. 以渐进的方式面对恐惧,从程度最轻的开始;
  3. 逐渐将对峙的时间延长;
  4. 定期面对引起恐惧的情境;
    常见的社交恐惧症、面向众多听众的演讲时的恐惧、害怕黑暗的恐惧等都是可以通过这种对峙的方法加以改善的。
  • 审视你的恐惧
    自问“我到底在害怕什么?”,比如社交恐惧症实际上是害怕别人无法接纳自己、完美主义者实际上是在害怕失败、乐嘉老师《写给单身的你》中所描述的红色类型性格的女生不停的作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自己不值得被人爱、不停夸耀自己的人是在害怕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我们因为害怕,所以甘愿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而对于我们真正畏惧的东西视而不见。

情绪管理

作者最后针对情绪管理提了许多特别中肯的建议,如下表所示:

参考资料

  1.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 判断与决策心理学》;
  2. 同理心是什么?;
  3.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4.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5. 《思考,快与慢》:一本讲解我们大脑如何思考和工作的书;
  6. 嫉妒为什么会产生?;
  7. 《同理心的力量》;